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工作报告

惠民县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5日

  2022年以来,县法院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参与县委重大事项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截止8月31日,受理案件5858件,办结5042件,平均办案天数31.7天,全省基层法院第3名,其中1—6月审判执行质效综合考核全市第一名,县法院所承担的执行合同指标在营商环境建设评比中居全市第一位,办理破产案件指标居全市第三位,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在知爱建”、“三个效果”相统一等活动,组织干警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及上级法院相关工作要求上来。二是压实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对重大事项亲自部署、协调督办。党组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党组会专题议事事项,出台《惠民县人民法院2022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是强化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惠民县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任务清单》,做到任务清、责任明。定期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分析存在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为完成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立足审判职能,构筑司法保障

  一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今年以来,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09件,判处罪犯243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7月4日,公开开庭审理杨某等15人涉黑案。创新开展“刑拘直诉”工作,与公检司联合出台《关于适用刑拘直诉机制办理危险驾驶案件的若干意见》,实现刑事拘留期限内侦查、起诉、审判全部完成。严厉打击侵犯各类市场主体及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审结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秩序、危害税收征管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刑事案件11件,切实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营造平安稳定的经营环境。二是依法审理涉企民商事案件。注重因案施策,依法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处理涉企纠纷,增强企业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以来,审结买卖合同、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和建设工程类等合同纠纷案件1390件,商事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通过依法公正裁判,强化市场主体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和谐的金融秩序。三是妥善审理破产案件。制定完善《惠民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破产案件管理人严格监督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对破产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高效处置企业破产,在国泰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中,创新预重整工作,扎实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召开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专题会议,积极与县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发展和改革局、税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发挥“府院联动”优势,汇聚破产工作强大合力,及时化解企业重整、清算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隐患。四是护航城区建设。紧贴县委新老城区建设规划,制定《关于为深入推进新老城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对服务老城区建设精心部署、细致安排。在民二庭设立专门诉讼团队,为涉新老城区建设民商事案件实现集中审理。目前,嘉鼎祥置业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正在招募投资人阶段。同时全力参与城区建设、重大项目运行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全县城乡发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打下高质量基础。

  三、持续执行攻坚,增强守信氛围

  一是开展涉企业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执行专项行动,制定《惠民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方案》,办结涉企执行案件956件,执行到位金额共计3.34亿元,释放闲置土地7500余平方米,处置低效厂房、设备等价值480余万元,平均办案用时缩短17天。二是践行善意执行理念。执行法官充分运用执行和解制度,积极促成136起执行案件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督促按期履行。制定《惠民县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审慎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格控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采取人身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全面推行执行款“一案一账户”管理,案款到账后且无争议的,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发放给执行债权人,严格确保案款收发公开透明、及时高效。三是加大拒执犯罪打击力度。强化对“拒执罪”线索的挖掘,通过以惩促执,打击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的嚣张气焰,全力保障胜诉权益。6月2日我院审结一起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案件,依法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形成对拒执犯罪的严厉震慑。该案例入选全省法院助力“诚信兴商”十大执行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494人、拘传94人、拘留18人,限制高消费2227人次,营造了执行高压态势。

  四、强化审判管理,优化诉讼服务

  一是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诉讼服务网、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实现涉企案件快立快办,所有涉企案件均在7日内立案并流转。采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实行线上送达,送达时间缩短50%。二是深化多元解纷体系建设。运用好在线调解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规范高效的诉讼、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体系。积极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部门的对接,招聘5名特邀调解员和5名公益岗位,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增强解纷合力。扎实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推动全县15个镇街入驻调解平台诉源治理模块,全力打造无讼村街,万人成讼率121.29‱。8月19日,在全市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三是不断提高审理效率。充实审判队伍,补给、调整法官助理10余名,每个审判团队基本形成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模式,工作运行更加顺畅。推动案件繁简分流,简易程序适用率91.11%。对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简单民商事案件,做到“应适用尽适用”,小额程序适用率36.28%,全省第4名,涉企案件平均办案用时24.32天,进一步缩短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四是积极延伸司法服务。院班子成员带队走访企业,赴恒大化纤绳网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对复产复工情况进行实地了解和指导,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延伸服务链条,在姜楼法庭设立绳网行业纠纷调处办公室,开展集中调解;两名员额法官分别对接李庄镇和姜楼镇绳网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司法建议和指导,全力助推新型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层以上干部深入60家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和集中宣讲,为企业提供“点对点”“订单式”司法服务。在公众号平台开设“法官说典”“惠法案例”等专栏,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普法宣传,为企业今后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司法服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充分吸收采纳与会代表在送法入企业、诉前财产保全等方面的建议。开展“党建引领·天平护商”活动,邀请20余家企业开展企业交流座谈会,建立“法企交流群”,构建法企之间“亲清”的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县法院在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为辖区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服务措施比较单一,个别案件审判质量有待提升等。下一步,县法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县委坚强领导、县政协监督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