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年关岁末讨薪忙 高效调解暖人“薪”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年关岁末讨薪忙 高效调解暖人“薪”

辛店法庭 杲建伟

人民法庭身处基层,处理的小案数不胜数,情况也各不相同。小案虽小,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有些小案当事人矛盾大、积怨深,若处理不当不仅容易激化矛盾、引发上访,甚至会产生伤害性事件,直接影响到基层治理的和谐稳定。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案件虽小,却关系着大政治。只有办好小案,才能将党和国家对法院工作的总要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而这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

2018—2019年,包某给成某在工地上提供劳务,成某一直拖欠包某劳务费3万余元。包某一直催要,成某未予支付。包某无奈之下,一纸诉状,诉至法庭。开庭审理当天,年关临近。庭前我阅卷后发现原告的证据仅有一份手机通话录音,从整理的通话录音内容来看也并不能充分证明被告欠款事实,经单独询问原告,原告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急需该笔钱款过年关。“被告就是想拖欠,多次催要也不给打欠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开庭,被告很有可能否认欠款事实,导致原告举证不能,最终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这样直接开庭处理,是审结了一件案件,可以当庭判决,办案效率也很高,即使当事人上诉,因其证据不足,上级法院也不会改判。但这样处理,可能会引发当事人不满,甚至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不利于社会稳定。一纸判决能达到案结,却不一定能实现事了人和。为了案结事了,真正解决矛盾,我决定先不正式开庭,而是进行庭前调解。

进入庭前调解阶段,双方当事人矛盾很大,情绪都很激动,一时间两人的争吵声充斥着整个调解室,被告声称原告告不着他,不欠原告钱,法院爱咋判就咋判,反正不会给钱。原告声称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要不到钱,就让被告后果自负,要让被告好看。为了不激化矛盾,我首先严肃制止了他们的争吵,告诉他们“法庭是解决纠纷、讲法律、讲道理的地方,不是大市场,谁吵谁有理,谁闹谁有理,有理不在声高”,在安抚了当事人情绪后我单独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背对背地调解。对被告我直接予以批评,指出欠账还钱天经地义,信义是立身之本,欠款也不是很多,这样拖欠劳务费传出去对其名声也有不利影响,“以后在工地上谁还愿意跟着你干?”。

经过一个多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被告终于表示自己确实欠付原告劳务费,原因之一是两人之前关系不错,原告跟随其干活期间,其给原告帮过不少忙,认为原告不至于起诉,原告起诉导致其面子上过不去,再者,年关临近,都向其要账,其也没有钱全部兑付。综合这样的情况,我给出折中调解方案,被告当庭支付一部分,让原告先拿钱度过年关,后续分期支付,同时为防止被告后续出现拖延付款的情况,约定了违约条款。这样经过一上午的思想工作,双方最终同意这一方案,并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案款当庭过付并签订协议后,原告终于露出笑容,说:“终于拿回辛苦钱了,谢谢法庭!谢谢法官!”就是这样,原本十分钟就能判决结案的“小案”,花了一上午时间调解结案。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接触的案件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往往也是人民群众的揪心事。案件虽小,却彰显着司法理念,关乎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小案”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国家,身边的“小案”就是群众感受法治水平的温度计、晴雨表。我们应该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小案不小办,以“如我在诉”的态度公正高效审理每一起案件,以个案公正汇聚起司法公正的磅礴力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