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和谐执行继承纠纷 重塑一个幸福家庭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26日

和谐执行继承纠纷 重塑一个幸福家庭

        这是一起继承案件。高大伯是申请人,他的儿子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其儿子生前和儿媳、孙女一直住在属于大伯的一处住宅里,但并未对大伯尽赡养之责。大伯一气之下,坚决要求把房子要回来,故到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大伯的儿媳因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居住,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并以自杀相要挟,导致该案执行受阻。但是,大伯对这样的执行结果无法接受,情绪激动,甚至要去上级法院上访。考虑到案件的复杂程度,为了能够化解矛盾,解决大伯的实际困难,庭长专门召开了案件分析会,在会上大家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方法,以帮助高大伯解决问题,力争挽救这个破碎的家庭。

寒冷冬夜初识大伯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夜晚,在医院急诊室的走廊里,行色匆匆的医护人员奔走其中,满脸焦急的我们也在不停地寻找着一位当事人。当推开治疗室的大门看到那个满脸褐色血迹、衣衫也血迹斑斑的大伯坐在那里,我一下子懵了,这就是当事人?怎么会这样?不是说当事人因为不满执行结果,在发泄不满的时候把手捶在桌脚而受伤了的吗,怎么脸上也会有血呢?当我还来不及思考时候,大伯那一句句犹如刀子的话语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射来。因为他过度激动而导致有些语无伦次,但某些词语仍然显得那么激烈尖锐——“不公平!”“我不服!”“我要上访”……每句话每个词都像尖刀一样刺在我的心头,我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即使三年已经过去,我的心里始终没有放下大伯冰冷的话语。

      如果说医院急诊室是我初识大伯的地方,那么饭店包间则是我第一次领教大伯威力的地方了。本以为急诊室里的情形已经非常激烈,殊不知,一场严峻的“战役”其实才刚刚打响。大伯的伤并不严重,只是在手指上划了两个小口,可是大伯却将这些血涂满了一脸,导致了医院那血淋淋的一幕。在我们的劝说下,大伯仍旧毫不妥协,带着满身的血迹,坚持要讨个说法。双方僵持不下,问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由于考虑到大伯的身体状况,我决定先带大伯去吃饭。

    一天的忙碌,早已疲惫不堪,为了处理好案件,我们仍然耐心陪着大伯吃了晚饭。可这一切并没有软化他的心,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任凭我和同事怎样磨破嘴皮,大伯始终挂着一脸血迹不为所动,面对着桌上的美味,我却味同嚼蜡。好几次,我都想高声告诉大伯“我们的法官真的很辛苦,请多一点理解吧,不要总是指责、为难我们!”

      这就是我与大伯的第一次见面,却已经让我开始深刻感受到了执行的艰难。

第一次“温情交锋”

        就在我第一次见到大伯以后的几天时间里,大伯就三天两头到法庭,甚至要拿被褥住进来。面对大伯的无理取闹,我们除了劝说之外,就是想尽办法为大伯解决困难。其实,从大伯的目前处境来讲,他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作为申请人,大伯有着生效的裁定书,那么法院就应该执行。可是案子到现在遇到了一个瓶颈,大伯的儿媳和孙女本身生活也很困难,她们抵触情绪非常强烈,这次执行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为了能够早日解决大伯的问题,我分别给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做工作,希望案件能够找到突破口。

      虽然,我们还未曾见过这位被执行人,但对她的种种抗拒行为和抵触表现,却早已有所耳闻。被执行人叫李玲,前些年丈夫去世,留下了一部分债务,她还要抚养孩子,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生活的压力让她变的性格非常孤僻,脾气非常火爆。如何能够与她展开有效地沟通,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找到抵触执行的根源,是第一次与她谈话的目的,也是案件解决的关键所在。

      在谈话的开始,我并没有谈及任何有关案件的问题,只是用缓慢而诚恳的语气一再地告诉她:“我们今天来不是要逼你做什么的,只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也许是被我的诚恳所打动,李玲开始向我们讲述了她与昔日婆婆家的种种纠葛与矛盾,当说到动情之处,李玲还不住的流下泪来。在她的讲述中,我一直很细心地聆听着她与公公、小叔的桩桩件件纠葛,并适时地与她进行交流,就在这种家长里短式的谈话中,我与李玲有了第一次“正面交锋”。

       在李玲的讲述中,我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找到关键所在。通过不着痕迹地改变话题,进一步了解到了李玲与大伯的矛盾症结所在,并慢慢地化解着她们的矛盾。就在这静静地聆听与缓缓的交谈中,我们逐渐得到了李玲的信任,李玲的心理防线慢慢松动,我们打破了僵局,找到了案件的关键突破口,案子终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将近三个小时的谈话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案件的详细情况,找到了李玲与公公、小叔的矛盾症结所在,也寻觅到了案件的突破口。可以说在这次“正面交锋”中,我用“真诚牌”胜了一局。在这场执行战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刀光剑影”,更多的是最真挚的理解与最温暖的关心。以柔克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失为解决执行问题的最有力方式。在大多数案件中,当事人多多少少都会带着一些抵触情绪,如果我们简单采取强硬措施,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相反,我们的理解、我们的真情却往往会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愿意相信我们,愿意与我们法官一起来面对难题、解决难题。

圆满的结局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与准备后,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终于有了新的进展。为了解决大伯的执行问题,也为了让李玲与大伯能够化解矛盾,各自的生活步入正轨。我继续对李玲与大伯进行了调解,调解地点选择了在双方争执的这座院落。我让双方都回忆一下,以前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一家人在这院子里的温暖故事,包括已经离开人世的儿子和老伴。他们九泉下是否愿意看到一家人对簿公堂、反目成仇。虽然双方的对抗情绪有所缓和,但是大伯仍然咄咄逼人,李玲母女的泪眼让我看到了她们的无奈和不情愿。我不想让这次调解陷入僵局,又积极做大伯的工作,给他耐心解释:“大伯您老人家毕竟年龄大了,也需要人照顾,就不要固执地去争执房子属于谁,孙女毕竟还是自己家的血脉,在这院子里看着孙女健康长大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最终,李玲同意让公公搬进来和她们一起住,并尽自己的努力照顾老人,待自己有合适的归宿后把院落还给大伯。大伯也表示同意,大伯的小儿子也认可。

         执行最终的结果很美满,但过程却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汗水。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置身其中,往往固执己见,情绪极为激动,处理不当很容易使情况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上访事件。这起执行案件能够顺利执行和解,苦口婆心的劝说少不了,更重要的是深刻剖析了案件性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寻找到了案件突破口,才最终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

   作为人民法官,我们应始终秉承司法为民理念,常思百姓之苦,常怀感恩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案结、事了、人和”,愿和谐司法的曙光照耀中华大地。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