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审判周刊》:“ 解纷者同盟”越做越强——青州法院司法对接人民调解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21日

  近年来,青州市人民法院准确把握司法对接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将人民调解作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环节,注重业务指导、人员配置和各项保障,用好加法,推动“解纷者同盟”不断做大做强,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推进了矛盾纠纷的高效、规范化解。

  “充电宝”+“案例库”

  1月 8日,青州法院举行了 2018年第一次庭审观摩活动,旁听席上坐着一批特殊的观众?D?D青州法院人民调解员,这是他们今年的“第一堂课”,大家都在认真地旁听、记录。这次庭审之所以称为课程,是因为它是人民调解员培训内容的一部分。用多元办主任宋允忠的话说,培训班的集中充电方式难免单调乏味,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调解员对纠纷调解的程序、依据等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为使培训工作更富成效,青州法院集思广益,创造性地打造了一款合成化“充电宝”,使充电方式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除了举办由员额法官轮流授课的专题培训班,该院还为调解员精心购置了相关业务书籍,经常举行讨论会,让调解员集体交流讨论,并由参会的员额法官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前述的庭审观摩活动也是调解员的充电方式之一,并深受大家欢迎。

  从去年下半年起,青州法院便开始了另一项工程?D?D建立调解“案例库”。该院在各业务部门设立兼职信息员,通过调解员自行报送、信息员主动挖掘、从其他法院的官方渠道采集等方式,精选收录调解员和法官成功调解的典型案例,并附上相关法条依据,为调解员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指导案例。该院副院长张传奎表示:“今后,我们将建立电子版的案例库,让调解员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搜索需要的指导案例。”

  “ 充电宝”+“案例库” 的组合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仅有效提升了调解员的调解技巧和调解水平,也促进了他们依法、规范、高效调解。去年以来,该院共举办了 11次专题培训和13次庭审观摩,“案例库”也已收录典型案例37件。

  “按需分配”+“按能分配”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离不开调解员的努力,而在一定意义上,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过程也是调解员队伍的配置趋向合理的过程。青州法院现有常驻调解员24名,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时间,也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如何实现调解员与岗位的最佳组合,更加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多重功效?对于这一问题,青州法院给出的答案是“按需分配”+“ 按能分配”,即综合考虑办案部门的办案需要和调解员的业务特长,在纠纷调处的各个阶段和部门合理配置调解员。

  按照矛盾纠纷梯次化解的破题思路,青州法院近年来着力完善诉调对接中心建设。2015年,该院组建了由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组成的专业诉前调解团队。法官员额制改革后,青州法院在保持调解员“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立7个民调工作室,邀请这些调解员继续进行诉前调解工作,其他调解员则按照个人专长和意愿在各业务庭及人民法庭进行调解工作。对于诉调对接中心的调解员,青州法院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专门的工作场所,还为他们配备了固定的调解助理,专门从事手续送达、 调解记录、卷宗装订等辅助性事务,使他们可以专心于纠纷调解工作,有效提升了诉前调解效率。去年以来,该院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纠纷1400多件,调处率达40% ,收到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为了保证调解工作取得实效,青州法院出台了一揽子保障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满足人民调解工作的物资和经费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综合案件调解的数量、标的、时间、质效等指标对调解员进行定期考核,并积极宣传人民调解员中的优秀典型,发挥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实行限时调解机制,诉前调解期限为两个月,避免纠纷久拖不调,诉中调解严格遵循审理程序的要求,避免案件久拖不决。目前,该院诉前调解平均结案周期为20天。

  “请进来”+“走出去”

  去年7月,诉前调解员左传花接手了一起“难缠”的侵权纠纷:刘某因将同村的李某打伤被派出所治安处罚,李某没有到医院治疗,伤愈之后却要求刘某赔偿医疗、误工、营养等损失。在调解过程中,左传花邀请了青州人民医院的医生参与调解,医生根据公安卷宗中的照片和笔录给出了赔偿数额的建议,最终双方在此基础上达成协议并当场履行。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对于诉前与诉中调解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青州法院主动实行“请进来”,建立了由当地金融、医疗、民政等行业人员组成的行业调解员库,邀请他们对涉及专业问题的纠纷进行特邀调解,以其专业优势促进纠纷的案结事了。这些行业调解员的产生,历经法院同有关单位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商、 单位和行业协会的推荐以及严格的“政审”等一系列程序。同时,该院与调解员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达成合作备忘录,在需要调解员参与调解时,无需再经过其所在单位的联系、选派、审批等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调解的及时性。去年,该院通过行业调解员的帮助成功调处纠纷200余件。除了行业调解员,该院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参与调解、见证调解活动,有效提升了调解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度。

  在青州,除了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调解组织,当地的产业发展也催生了一大批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花卉、瓜菜等行业先后设立了行业纠纷调解委员会。 在法院的推动下,青州还设立了 4处乡镇诉调对接工作站。这些调解组织具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行规的天然优势,是最前沿的解纷阵地。为充分发挥这些调解组织的优势,青州法院主动“走出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定期指导、赠送法律书籍等方式,不断提升其调解能力,在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也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引向深入。

  “有了法官的指导,我们的调解工作做起来会更快更有章法,也能更好地把矛盾解决在家门口。”多次参加培训的邵庄镇人民调解员李爱军说。

  《审判周刊》 2版 2018年5月18日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89号 电话:0536-8189013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