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工作报告

莱州市人民法院2015年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7月12日

莱州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6日在莱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莱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由绪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在莱州市委、市人大和上级法院的领导、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全面加强执法办案,积极探索司法改革,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加快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一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12880起,同比上升17.9%;办结12938起,同比上升20.1%;结案标的额10.6亿元,同比上升58.2%,均居烟台基层法院首位。

     一、坚持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牢固树立中心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执法办案,依法维护稳定,保障发展,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底线,共审结刑事案件637起,判处罪犯815人。依法审理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严重暴力、侵财型案件及毒品犯罪128起,判处罪犯169人,对41人判处五年以上重刑,促进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依法严惩盗挖海砂、污染农田、滥伐林木、烧毁山林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0起,判处罪犯19人,保护全市生态,促进绿色发展。依法惩处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6起,判处罪犯6人,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依法判处“毒豆芽”、“病死鸡”等危害食品安全罪犯20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对459名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较好、社会危害较小的被告人判处非监禁刑,对6名未成年犯封存轻罪记录,促使重新回归社会。

    二是全力保障经济发展。针对经济下行出现的新情况,充分发挥商事审判的服务保障功能,审结商事案件874起,标的额2.1亿元。依法处理因房地产开发、购销装载机等引发的加工承揽、追讨货款类合同纠纷647起,制裁违约、保护诚信,最大限度地挽回企业经济损失。妥善审理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票据追偿案件223起,规范借贷行为,保障融资秩序。稳妥处结股权转让、破产清算案件4起,助推产业转型。积极为起步区建设清障解难,依法受理渤海盐业公司破产案件,促进涉及4.7亿元的债务纠纷依法解决,2.4万亩土地依法收储,为南北起步区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全力推进法治建设。严格执行新行政诉讼法,畅通收案渠道,依法受理行政诉讼案件86起,同比上升120.5%,审结83起,既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又监督行政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审查国土、计生等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078起,同比上升907.5%,裁定准予执行938起,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深入调研违法占地、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提出司法建议35份,为行政执法人员授课12场次,促进行政机关科学决策、规范执法,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强化释法说理、制裁违法行为,将法治教育贯穿执法办案始终。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法律“六进”等活动,办好《法正民安》专栏专版,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中小学生发放5万余册《法槌起落间》图书,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二、坚持关注民生,增强司法为民实效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心擦亮“法正民安”司法服务品牌。

    一是强化民生诉求保障。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彻底解决群众“立案难”问题。省内率先开通诉讼服务热线,做到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诉讼服务热线三大平台“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我院在全省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会议上做了典型交流。深入推行诉访分离改革,建立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受理申诉、申请再审案件56起,同比上升64.7%。加大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力度,推行与最高院互通的远程视频接访,减轻来访群众奔波劳苦。加强源头治理,大力清理信访积案,案访比继续保持烟台法院系统最低。

    二是强化民生纠纷化解。始终把做好民事审判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审结民事案件6942起,调解率达82.3%。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案件1343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依法审结追索劳动报酬、追索劳动保险金、追索赔偿金案件390起,为确有困难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16万元。加强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完善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新疆某工地74名农民工劳动报酬全额兑现,我市某水务设备公司163名工人“讨薪”案件判决生效。坚持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在电视台、门户网站和全市各大广场、诉讼服务大厅循环播放《诉讼有风险、调解是首选》动漫片,建立诉前辅导、多元调解、司法确认、审判速裁工作机制,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升级换代”,实现了矛盾纠纷梯次妥善化解。一年来,指导各类调解组织诉外化解纠纷3800多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917份。

    三是强化民生权益兑现。深入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专项行动,与公安、金融、工商等部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查控、惩戒网,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和城区路口大屏幕设立曝光台,形成“组团”惩戒、合围“老赖”的执行工作新常态。一年来,共曝光惩戒2413名“老赖”,查控并司法拘留452名被执行人,发出3256份搜查令、报告财产令和2413份限制高消费决定,查封、冻结财产1.2亿元,开展凌晨执行行动40次,对2名涉嫌“拒执罪”的被执行人追究刑事责任,有588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法律威严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2015年,全体执行干警顶严寒、冒酷暑,克服重重困难,执结各类案件2919起,为当事人兑现合法权益5.7亿元,同比分别上升了22.1%和54.1%。执行工作在烟台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三、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规范审判权运行机制,创建公正感测评体系,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努力打造群众感受到的公平正义。

    一是着力规范审判权运行。建立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严禁违反规定干预他人办案。探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筛选确定8名主审法官,推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随机组成合议庭,完善《审委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主审法官、合议庭、审委会的权力清单,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行院长、庭长办案常态化,变案件审批为直接审理,全年院庭长结案4472起,占结案总数41.7%。

    二是着力提升司法公正感。推行案件质量群众评判机制,建立审务督查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电子回访、数据分析平台,对每一位结案当事人分步实施短信回访、电话回访、当面回访,针对回访情况,分类开展上诉约谈、纪检约谈、信访约谈,力争发现突出问题、评估公正指标,倒逼干警时刻把群众的公正感受作为执法办案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更加信赖司法。一年来,通过回访约谈,问题整改,干警的司法作风、执法形象持续好转,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9.3%,同比上升了1.8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深化司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深化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平台建设,让法官在透明中办案,法院在阳光下司法。案件进展随时短信告知当事人,庭审实现“每庭必录,每日直播”,上网发布裁判文书13079份,居烟台各基层法院首位。开展“走进法院、走进法庭”系列微博直播活动,单次围观量达2万多人次。让当事人动动手指就能调取裁判文书,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案件进展。深化网上司法拍卖平台建设,共拍卖成交5起,标的额120.8万元,关注量50多万人次,提升了司法透明度。

    四、坚持同心司法,筑牢法院工作根基

    以“厚德、致公、亲民、敬业”的莱州法院精神为引领,深化“同心圆”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干警素质,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一是弘扬先锋精神。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出台《加强党组织建设意见》,组织法官集体宣誓,创作《天平之歌》院歌,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坚持秉公办案。深入开展“先锋”行动,大力弘扬“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先锋精神。一年来,在收案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全院干警主动放弃节假日,自觉牺牲双休日,昼夜奋战、攻坚克难,一线法官人均结案数由2011年的97.5起上升为2015年的177.2起,有22名法官结案过200起,最高结案403起,涌现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王慧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郑学东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是提升司法能力。深入推进“学习型法院、专家型法官”创建活动,坚持“云峰论法”讲堂常态化,定期邀请法学院校专家、上级法院业务骨干授课,开通“云峰论法”手机微学院,深化“法官教法官”、优秀裁判文书评比、课题调研等活动,不断提升干警业务技能。先后组织授课38场次,有9篇裁判文书、13篇理论研讨和调研文章在省、烟台市获奖。

    三是强化审判管理。将审判庭升级为高清数字化法庭,为外出办案干警全部配备执法记录仪,做到办案全程留痕、实时监控、刚性制约。完善案件质量控制体系,坚持对每个庭审网上观摩评查,对每个发改案件评析追责,对每个结案卷宗筛查归档,确保案件质量。加强审限跟踪管理,深入开展年终冲刺、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等活动,办案周期同比缩短16.6%。

    四是恪守司法廉洁。始终把反腐促廉和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化廉洁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短信提醒,让干警牢固树立守纪律讲规矩意识,始终绷紧“廉政   一年来,市法院始终把各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坚持重要部署、重点工作及时汇报,争取支持,推动发展。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络机制,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办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和关注事项,先后办结人大批转信件62件,政协提案5件,走访代表委员665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函605封,制定落实整改措施15项。

    一年来,法院全体干警面对案多人少矛盾异常突出、办案任务异常繁重等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捍卫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迎难而上、拼搏进取,推动了整体工作提标争先、科学发展。我院被授予“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文明单位”、“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在烟台中院年度考核中,莱州法院连续第七次名列第一。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山东卫视、《烟台日报》等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对我院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各位代表,法院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市政府、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位代表的关心理解。在此,我代表全院干警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法院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法官就案办案,不注重社会效果,大局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受立案登记等因素影响,收案数量大幅上升,个别案件审理时间较长,办案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执行难”、涉诉信访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司法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个别干警司法作风不严谨,纪律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市法院将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忠实履行司法职责,扎实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提升司法水平,为全市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坚持能动司法,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法治建设新要求,切实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规范与惩戒并重、监督与支持齐抓,强化执法办案,注重法德共进,全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二是坚持司法为民,在保障民生上有新举措。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强化诉调联动,办好涉民生案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努力让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且具备执行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在司法改革上有新突破。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群众获得感为根本目标,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人员分类管理等改革措施,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努力让审判权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切实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四是坚持固本强基,在队伍建设上有新成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司法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使干警增强法治信仰,提升司法能力,恪守清正廉洁,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莱州美好的发展前景催人奋进,捍卫公正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我们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十三五”全市各项工作精彩开局,加快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闭

版权所有:莱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北苑路2366号 邮编: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