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工作报告

莱州市人民法院2017年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7日

    莱州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7日在莱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莱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由绪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司法改革的强力推进,开创了人民法院事业新局面。一年来,在莱州市委、市人大和上级法院的领导、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服务全市“一三五七”总目标,积极推进法治平安和谐莱州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710起,同比上升5%;办结15407起,同比上升6.9%;结案标的额20.2亿元,同比上升47.4%。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一、紧紧围绕中心,精准服务大局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严守“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要求,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共审结刑事案件713起,判处罪犯902人。严惩杀人、抢劫、盗窃等严重暴力、侵财及毒品犯罪78起,判处罪犯104人,对45人判处五年以上重刑,促进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严惩非法采矿、污染环境、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8起,判处罪犯16人,保护全市生态,促进绿色发展。依法判处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16起,罪犯22人,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严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罪犯20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确有悔罪表现、罪行轻微的初犯、偶犯和未成年犯,依法从宽处罚,对460名罪犯适用非监禁刑,对7名罪犯免予刑事处罚,对2名未成年犯封存轻罪记录,促使重新回归社会。

  着力保障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商事审判的服务保障功能,审结商事案件1082起,标的额4.7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2%和88%。出台《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妥善办结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工程、劳动争议等纠纷21起,为重大项目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依法审结买卖、租赁、加工承揽等合同案件647起,制裁违约、保护诚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妥善审理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票据追偿案件223起,规范借贷行为,保障融资秩序。省内首创破产企业管理人联盟,稳妥审理6家企业破产案件,顺利完成渤海盐业、雪圣科技等2家企业的破产清算,妥善安置职工340多人,清偿债权6.1亿元,实现2.4万亩土地依法收储。

  着力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加强行政审判,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70起,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383起,裁定准予执行372起。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定期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邀请行政机关观摩庭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强化释法说理,加强法治宣传。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法律“六进”等活动,办好《法正民安》专栏专版、“公正莱州”微信微博,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连续3年编印《法槌起落间》图书向社会各界、中小学生发放,自主创作的《逆战》执行MV,先后被最高院、省高院等官方微信转发,引发6万多人次关注。

  二、始终牢记宗旨,全力司法为民

  优化便民措施。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完善登门立案、预约立案等方式,努力做到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诉讼服务热线“一体化”运作。坚持诉访分离,深化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受理申诉、申请再审案件58起。加大涉诉信访工作力度,强化源头预防,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将21起信访积案彻底化解,顺利完成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任务。

  化解民生纠纷。坚持以德润法、以法护德,将“孝、诚、爱、仁”的“四德”教育贯穿审判工作始终,共审结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各类民事案件7331起,调解率达81.2%,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完善诉讼辅导、诉前联调、司法确认、审判速裁工作机制,进一步筑牢多元解纷联盟。共指导各类调解组织诉外化解纠纷3872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452份。我院在省高院专题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多元解纷经验做法被最高院简报转发。

  增强为民实效。积极应对案件上涨压力,坚持事不隔夜、案无积卷,深入开展“减存案、清积案”竞赛活动,推动审判提速,案件结收比107.7%,居烟台各基层法院前列。设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驻市交警大队办公,调解先行、鉴定前置、即立即审,交通事故案件的平均审理期限由以往80天缩短为31天。加强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对拖欠76名农民工工资的联谊劳务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陈朝平追究刑事责任。对全市建筑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司法建议,促进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一年来,共办结“讨薪”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431起,标的额2499万元,为28名确有困难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10.9万元,实施司法救助37万元,努力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三、坚持蹄疾步稳,全面深化改革

  认真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遵循司法规律,吃透改革政策,按照“以案定岗、以岗定员、双向选择、组织调配”的原则,全院组建44个审判团队、9个执行团队。坚持入额必办案,院庭长全部充实一线,办理案件7734起,占结案总数50.5%。按照“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制定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权责清单、绩效考评办法。设立5个专业法官会议,严格界定审委会研究案件范围,确保权责明晰、权责统一。一年来,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的裁判文书占案件总数的93.5%,员额法官的办案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实现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月均结案比司改前增加了26%。

  扎实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庭审实质化,完善庭审规程和辩论规则,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认真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规范化量刑,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审判,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7年,先后对4起案件裁定准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坚决守住了防范冤假错案底线。

  全面构建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坚持简案快审、类案专审、难案精审,建立民事、刑事速裁团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4个专业审判团队和38个普通审判团队。按照“审前繁简分流、庭前调解提速、庭审定分止争”的审判工作规律,制定分案规则、庭前会议规程,深化裁判文书改革,切实提升审判效能。一年来,全院93.3%的案件通过简易程序审理,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仅为27天,服判息诉率达到91.8%,同比上升了3.4个百分点。

  着力完善审判权运行监督机制。坚持全院、全员、全程实时动态监督,每天巡查庭审纪律,每月抽查案件卷宗,每季度评析改判案件责任,对每个结案当事人分类实施短信、电话、当面“三回访”和上诉、信访、纪检“三约谈”,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督不失位。坚决将办案置于阳光下,着力加强审判流程、庭审直播、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四大公开平台建设,案件主要进展随时短信告知当事人,庭审“每庭必录,每日必播”,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让司法公正真正经得起“围观”。

  深入推进执行工作改革。向基本解决执行难全面宣战,共受理执行案件5764起,执结5773起,同比分别上升13.7%和26.3%,执行到位金额14.7亿元,同比上升206%。推动形成市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协商和社会各界配合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新格局。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行裁决、查控、实施“三权分离”,健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支付宝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实现了执行模式的根本变革。对7304起积案逐案“四查两报”,执结1686起,无财产可供执行的5618起规范终本手续。深化网络司法拍卖,共拍卖成交41起,标的额1317万元,成交率达45.6%,为当事人节省佣金66万元。通过大屏幕曝光、定制失信彩铃、实施悬赏保险等一系列创新性“治赖”措施,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全年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271例,限制2011人次乘坐飞机、高铁。广大执行干警顶严寒、冒酷暑,早出击、晚蹲守,克服重重困难,共司法拘留556人,以妨害公务罪判刑2人,有277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法律威严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让司法裁判真正成为惩治违法失信的利剑。

  四、持续从严治院,切实强基固本

  加强教育引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党建带队建,法正保民安”品牌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组织法官宣誓、开展“先锋”行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干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公办案。一年来,在收案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全院干警狠抓落实作表率,苦干实干当标兵,入额法官人均结案217起,有5名法官结案超过300起,最高结案861起,创历史新高。

  提升履职能力。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专家型法官,开展庭审观摩、案例研讨和办案标兵、优秀文书评选等活动,加大审判实务培训力度。一年来,“云峰论法”讲堂组织授课43场次,安排116名干警接受在职教育,在我院手机微学院、各专项业务微信群推送讲座课件、研讨论文211件次。着力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全院36个法庭全部建成高清数字法庭,深度应用“审判云”、“智慧审判”、远程庭审等系统,方便群众诉讼,方便法官办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持续正风肃纪。始终把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细化责任清单,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加强廉洁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短信提醒,让干警始终绷紧“廉政弦”。坚持严字当头,重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执行“四个决不”、“五个严禁”、防止干预过问案件“两个规定”等制度。强化审务督察、纪律检查,始终做到逢报必查、有错必究,用零容忍的态度,保持了队伍纯洁。反映干警司法行为不规范、司法作风不严谨等问题的投诉减少9.6%。

  一年来,市法院始终把各项工作置于市委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坚持重要部署及时汇报,重点工作争取支持,重大举措事前请示。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络机制,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办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和关注事项,先后办结人大批转信件6件,政协提案7件,走访代表委员652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函632封,制定落实整改措施16项。

  一年来,法院全体干警面对案多人少矛盾异常突出、办案任务异常繁重等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捍卫公正的价值追求,迎难而上、拼搏进取,推动了整体工作提标争先、科学发展。我院被授予“全省文明单位”、“全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在烟台中院年度考核中,莱州法院再次名列前茅。涌现出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法官等一批先进典型,全院有27个部门和个人受到烟台市级以上表彰。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山东卫视、《烟台日报》等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对我院工作进行了多次深入报道。各位代表,法院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市政府、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位代表的关心理解。在此,我代表全院干警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法院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法官就案办案,不注重社会效果,大局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受立案登记等因素影响,收案数量大幅上升,个别案件审理时间较长,办案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执行难”、涉诉信访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司法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个别干警司法作风不严谨,纪律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莱州发展也已踏上新的征程。2018年,市法院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在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上有新作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法治建设新要求,坚持规范与惩戒并重、监督与支持齐抓,依法调节经济关系,注重法德并进,全力保障全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二是在司法为民上有新举措。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强化诉调联动,减轻群众诉讼负担,完善执行措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在深化司法改革上有新突破。坚决贯彻上级部署,深入推进司法体制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步伐,努力让审判权运行得更加阳光、规范、有序,切实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四是在队伍建设上有新成效。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加强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莱州发展前景催人奋进,全面依法治国任重道远。2018年,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更好地承担起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为全面建成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8年1月17日

关闭

版权所有:莱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北苑路2366号 邮编: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