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工作会议召开,解读了《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进行动员部署。
这次会议标志着济南优化营商环境又一次迭代升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济南的十大发展优势之一,也是面向国内外招引项目、吸引人才、深化合作的重要资本。
这座在中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的城市,为什么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优化环境创新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痛点和难点在哪?济南市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更深层次考量是什么?
优质环境让项目人才“慕名而来”
近年来,济南的发展环境堪称越来越好。无论是从营商环境还是城市品质来看,这座城市都让人“向往”。越来越多的项目、人才“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看,济南是很懂企业和群众的——
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济南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接续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创新提升行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条例+规划+方案+清单”四位一体的营商环境建设制度体系。
不断擦亮“在泉城·全办成”品牌,率先实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零材料”申报,涉企服务“一口办理”“链上自贸”等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数字济南”总门户和“一网统揽”平台上线启用,上线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云大厅”并入选全国典型示范案例,309项高频事项实现智慧受理、在线帮办,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压减90%以上。
企业开办从7个部门8个环节压缩到1个部门“半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连续4年进位提升,在全国综合排名第3;新建商品房办证提交纸质材料数量从“19”降到“0”,实现“交房即办证”。
从不断提升的城市功能品质看,济南是很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蓝天白云、群星闪烁成为城市生态底色,重点泉群连续20年保持喷涌,“推窗见绿、开门进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明府城保护、老商埠振兴、特色街区打造取得积极成效,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教育、养老、医疗、托育等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连续四年位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国际泉水节、“书香泉城”等特色文化标识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吸引外来人口超过12万人。
正因为环境好、服务优,企业、项目、人才纷至沓来——
如今,全市市场主体超过153万户,8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济投资落户,在中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深层考量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词之后,如何能够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拼资源、拼要素早已过时,必须拼环境、拼服务!
在信息时代,一项创新服务举措,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复制推广和学习借鉴。优化营商环境要想“领先一步”,必须靶向发力、精准用力,啃难啃的“硬骨”,攻难攻的“险峰”,让市场主体、市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哪些“硬骨”和“险峰”需要征服?
比如,有的办事程序规范,但流程设计不够合理,信息壁垒没有完全打通,线上线下相互协同还有差距,一些手续办理流程繁杂、层级较多、耗时较长;
有的政策制定时,前期调研不深入不细致,门槛设置不够合理,宣传推介不够精准到位,执行起来缺乏弹性,导致“好看不好用”;
有的地方服务意识不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解决实际问题的眼界不宽、思路不活、方法不多;
有的地方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运动式执法等问题;
有的地方存在惠企政策不落实,存在承诺不落实、说话不算数的情况;
“亲而不清”“清而不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对企业的合理诉求只表态不落实、只过问不解决;
还有的地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交通拥堵、停车不便、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
这些只是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个别现象,但却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群众的感受。很多时候,“短板”往往直接影响发展环境的优劣。个别现象反映重要问题,这说明: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持续推进,而且必须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靶向发力。
精准优化营商环境,让获得感触手可及
优化营商环境的比拼进入“下半场”,关键看谁的措施更精准、更有针对性,更能让所有市场主体、市民群众都有获得感,让好环境好服务“可感可知”“触手可及”。
为此,济南市9月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采用“1+20”框架体系,以1个整体方案作为总纲,重点解决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问题;以20个领域配套措施为重点,对整体方案进行细化和延伸,明确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比如,创新提升要素供给水平。围绕降低经营成本,聚焦获得电力、用地保障、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劳动就业等领域,重点解决用电、用地、融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创保运服、人才用工等方面问题,在推动高压电力接入“投资到红线”、扩大“用地清单制”适用范围、扩大普惠金融总量规模和覆盖面、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方面,以数字化促进资源要素聚集供给。
不断强化法治保障。围绕打造公平公正环境,聚焦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解决商业纠纷、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法治保障等领域,重点解决监管执法行为、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企业公平竞争、案件执行成本、法律服务质量等方面问题,在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执转破”高效衔接、推行“市域内多地分散协同评标”模式、推广“诉前调解+赋强公证”金融纠纷化解模式、搭建“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等方面,以数字化构建公正透明保障体系。
推动服务便利化。围绕优化便民利企服务,聚焦企业准入退出、登记财产、纳税服务、跨境贸易、政务服务、投资贸易、人文环境等领域,重点解决审批流程、办事效率、服务精准、兑现便利、资源均衡等方面问题,在打造政务服务“云大厅”、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营业执照与高频许可证“联变联销”、企业间“带押过户”线上办理、跨境电商产业园“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以数字化推助高效集成服务。
增强协同运行能力。完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平台和“泉惠企”平台数据信息共享互通、工作联动机制,定期梳理企业诉求;加强市建设项目监测调度系统、市招商引资项目库、“泉惠企”平台之间的数据协同,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
可以看出,“1+20”行动方案不求“大而全”,而是聚焦经营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调研评估发现的共性问题,将20个领域的具体措施落细、落准、落实,提升措施的针对性、实操性。
此外,行动方案注重用数字化手段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强化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全要素保障能力,提升全过程服务和监管效能,打造解决经营主体诉求的有效闭环。
这些考量,足见济南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良苦用心。
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大文章”
营商环境的优化,越到深水区越能感觉这是一篇涉及城市服务方方面面“大文章”。
当下,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如何落到实处?市委书记刘强在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八项重点工作——
深入推进新一轮流程再造。比如按照“精简、集成、共享”的要求,深化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标准建设“无证明城市”,打造政务服务“云大厅”。
推动惠企政策全面落地见效。比如聚焦“降本减负”,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提高政策触达率,实现涉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开展跟踪评估,对惠企政策落实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比如严格落实“土地跟着项目走”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研究制定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则。
打造规范透明法治环境。比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无事不扰”和“最小必要”原则,进一步规范执法监管行为;加快清理模糊性兜底条款,做好法治服务保障,进一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构建亲清有为的政商关系。比如完善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流程,及时回应、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
全方位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比如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营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比如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数字社会建设。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无论是从行动方案还是从重点工作措施,都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让市场主体、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的确,只有真正接触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这次的创新提升行动才算成功有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看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