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廉政文化
学习用典: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6日

  用典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8日)

  解读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段话的意思是,事物在其稳定的时候容易把握,在其还未出现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对策;事物在其脆弱的时候容易裂碎,在其微小的时候容易消散。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整个局面还没有出现混乱的时候就要着手于治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忧患意识的民族,圣哲先贤留下许多这方面的告诫和警示。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不乏居安思危的政治家,然而更多的是在取得政权后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最后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灰飞烟灭,演绎出一幕幕骄而败、奢而衰的历史悲剧。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光荣奋斗史,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有时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而每一次我们党都能化险为夷,在逆境中开辟前进的道路。其中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面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没有被形势大好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强调要准备吃亏,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困难

  实践证明,正是在把困难光明都估计充足的基础上,七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党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毛泽东,就要求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依然是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对于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立下了八项规定,与当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六条规定一样,没有大话套话,实实在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令出行随,露头就打,违令就罚,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关闭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二路1号 电话:0531-12368 邮编:250001

版权所有: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